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廣東(羅浮山、廣州、從化)、香港、海南(崖縣)、廣西(梧州、昭平、貴縣、桂林、鹿寨、寧明、南寧、百色、邕寧、田陽、來賓、平樂)、云南(富寧、硯山、思茅、西雙版納、臨滄)、貴州(興仁、興義、忘謨、安龍)、四川(德昌、漢源、越西、普格)。非洲東部、印度至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;根粗壯,簇生,直徑約2毫米。莖由葉基部發(fā)出,數(shù)枝叢生,上升,高22—50厘米,節(jié)間長,無毛或被短柔毛。葉線形或狹披針形,基生葉叢生,長12—35厘米,寬5—12毫米,莖生葉較少,生于莖的中下部,長3—7厘米,寬6—8毫米,無毛或被細短疏柔毛;葉鞘長1.5—2厘米,被睫毛。蝎尾狀聚傘花序數(shù)個,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,分枝,花脫落后痕跡很明顯;總苞片披針形,果期一般脫落;花在蕾期時下垂,花后上升,梗長5—7毫米,苞片早落,卵圓形,長4毫米,寬3毫米;萼片淺舟狀,長卵形,長3—4毫米,寬1.5毫米;花瓣藍色或紫色,長圓形,長4—5毫米;能育雄蕊2枚,退化雄蕊3枚,花絲無毛;子房長圓形,無毛,花柱線形,長約4毫米。蒴果卵狀三棱形,長約4毫米,3室,每室有種子2顆。 花期4—7月,果期8—11月。
多年生草本,全體近無毛。根須狀,多條等粗,粗壯,直徑2-3毫米,密被長絨毛。主莖不育,短縮,有叢生而長的葉,可育莖由主莖基部發(fā)出,單支或2-4支,通常直立,有時上升,高達50厘米。葉在主莖上的叢生,禾葉狀,長15-35厘米,寬0.6-1.5厘米;在可育莖上的葉常僅2-3枚,有時多枚,下部的較長,長可達12厘米,上部的較短,有時長僅1厘米。蝎尾狀聚傘花序數(shù)個,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,整個花序長約5厘米;聚傘花序短,長至2厘米;總苞片膜質(zhì),早落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不過1厘米;花序梗很短,長至1厘米?;ㄔ诨ɡ贂r下垂,花后上升;苞片早落,約與萼片等長;花梗在果期長約5毫米,伸直;萼片淺舟狀,長約4毫米;花瓣紫色;能育雄蕊2枚,退化雄蕊3枚,花絲被長須毛。蒴果卵圓狀三棱形,長4-5毫米。種子褐黑色,具多數(shù)白色瘤點,瘤點成以胚蓋為中心的輻射狀排列?;ㄆ?-9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