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生于海拔1200—2000米的闊葉林或混交林中。分布于臺灣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產綏江、鹽津、大關、蒙自、文山。廣西北部九萬大山、貴州和四川南部至西南部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大頭茶是最普遍的本地喬木之一,即使在極惡劣的土質仍能生長,因此在香港很多山邊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。如果生長環(huán)境良好,大頭茶可以生長成中型喬木,高度可達15米,樹干直徑亦可達30厘米。如要觀賞其開花的美態(tài),可于每年10月至12月間到麥理浩徑或港島徑走走。
【辨別特征】 大頭茶的花冠大而華麗,大簇大簇的掛在枝條末端,花中心有無數顏色美麗的雄蕊。香港郊野有大約十種山茶科植物,它們的葉子大多數前端尖削,但大頭茶的葉子則略有不同,其葉端較鈍或有輕微凹缺,基部尖削。此外,大頭茶的種子是有翅的,但其他山茶科植物的種子卻沒有。
常綠喬木或小喬木,高5—15米;頂
芽大,紫色,無毛;幼枝粗壯,無
大頭茶的花
毛。葉革質,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形,長10—18(—22)厘米,寬3—6(—7)厘米,先端短漸尖至漸尖,基部楔形下延,邊緣上半部具粗鈍鋸齒,下部全緣,多少反卷,葉面深綠色,略具光澤,干后常變黃綠色,背面淡綠色,兩面無毛,中脈在葉面凹陷,在背面極隆起,側脈兩面均不顯或纖細略突;葉柄長1.5—2厘米,無毛,常帶紫色。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,白色,徑8—10厘米;花梗短,長約3毫米,被灰黃色絨毛;小苞片5,早落;萼片5,卵圓形,徑約1厘米,外面近基部被灰黃色細絹毛,其余無毛,紫褐色;花瓣5,闊倒卵形,長和寬約5厘米,先端凹入,基部合生成長約3毫米的短管;雄蕊長2—2.5厘米,無毛,基部與花瓣貼生;子房卵球形,長約3毫米,密被灰白色絨毛,花柱長約2厘米,密被白色柔毛,柱頭5,略叉開。蒴果圓柱形,長3—3.5厘米,寬約1.5厘米,具5棱,先端尖,5瓣裂,每室有5顆種子,果梗長約1厘米;種子連翅長約2厘米,寬約5毫米。
大頭茶是雙子葉植物,為常綠木本。單葉,互生,革質,無托葉。花
大頭茶的枝葉
兩性,少數單性。苞片2至多數,脫落或宿存,具有分類的價值。萼片5數或更多,與苞片分不開,二者逐漸過渡,組成苞被片?;ò甓鄶抵?數,白色、紅色或黃色;多少合生。雄蕊多數,子房上位,少數半下位。3~5室,胚珠多個。果實為不開裂的核果。主要分布亞洲的亞熱帶和熱帶。大頭茶為常綠喬木;葉互生,全緣;花單生于葉腋內;萼下有脫落的苞片2-5枚;萼片和花瓣5;雄蕊多數,花藥丁字著生;子房3-5室,每室有胚珠4-8顆;果為一木質的蒴果;種子有翅。
大頭茶用扦插繁殖時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。選好插穗后要精心處理。嫩枝插的插穗采后應立即扦插,以防萎蔫影響成活。扦插時溫度保持在20~25 ℃,溫度過低生根慢,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。如果人為可以控制溫度,一年四季均可扦插。自然條件下,以春秋兩季溫度扦插為宜。大頭茶扦插后要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(tài),但也不可使之過濕,否則引起腐爛。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,可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,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。
將4年生的大頭茶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為100%(S100)、55%(S55)、33%(S33)和18%(S18)的人控光環(huán)境下處理。結果表明,不同光環(huán)境的大頭茶幼苗的葉數,葉面積和葉大小的生長動態(tài)具有顯著差異,且全光照的幼苗生長動態(tài)曲線波動最大,主要是因為日照脅迫所致。S100的幼苗地上部分生長最差,S55生長最好,后遮陰強度增大而下降;地下根系生長隨光強增加而增加。主分量分析能很好地反映4種光環(huán)境下的大頭茶幼苗生長差異及其生態(tài)適應策略。S100與S55的幼苗生長差異最大。S100的幼苗將生物量干重相對多地分配到根系生長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500-3000m的山谷、溪邊、林緣。
喜溫暖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壤土。
繁殖培育:
播種繁殖。
園林用途:
園林用
可供做庭園樹、行道樹、公園樹、造林等用途。木材淡紅色,質地密致堅韌,可供做建材及薪炭。大頭茶花大而潔白,花期正值冬季少花季節(jié),可于園林中叢植觀賞。
藥用
【藥材基源】:為山茶科植物大頭茶的莖皮。
【拉丁植物名】:Gordonia axillaris Dietr.[Polyspora axillaris(Roxb.)Sweet]
【采收儲藏】:秋季采集,除去雜質,洗凈,切段,曬干。
【性味】:辛;溫
【功能主治】:活絡止痛。主風濕腰痛;跌打損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:內服:煎湯,5-9g。
大頭茶花可治吐血、鼻衄;葉可治癰瘡、痢疾、胃痛、關節(jié)炎。
【摘錄】:《中華本草》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