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臺灣阿里山、新高山。
形態(tài)特征: 低矮草本。莖基部匍匐,上升部分高6-7厘米,纖細(xì),被毛,變紅色,下部木質(zhì)化。葉倒卵形,長6-7毫米,寬約4毫米,頂端稍鈍,基部寬楔形,稍厚,每邊具2枚三角狀鋸齒,邊緣有剛毛,兩面近于無毛,葉柄極短,長不過1毫米,苞葉兩面被腺質(zhì)硬毛?;ㄉ贁?shù);花萼鐘狀或管狀鐘形,長4毫米,外被腺毛,裂片矩圓形,頂端鈍,與筒部近等長;花冠長13毫米,背部被微柔毛,下唇長達(dá)8毫米,裂片頂端凹缺,小裂片頂端急尖;子房被長硬毛。花期11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