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分布云南、西藏、四川、貴州、湖北、陜西、甘肅及臺灣。
國外分布:尼泊爾,印度,菲律賓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羊膜草匍匐狀,多年生鋪散鋪匐草本。全株被短柔毛,莖纖細,多分枝,節(jié)上生根,皮黃褐色,有多數(shù)短枝及不定根;莖上部黃綠色,莖皮薄,老后易破損脫澆。 葉兩型,莖上部的葉對生,葉柄短,有時近無柄;葉片圓形、心形至腎形,,長1~1.5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具圓齒;兩面均疏生白色柔毛;分枝上的葉簇生,笛必,針形,長3-5mm.花單生葉腋,近無梗?;ㄝ嗔哑?,近于相等,三角狀狹披針形,長3-5mm,被毛;花冠白色至玫瑰色,輻射對稱,花冠管短,長約6mm,筒部與檐部等長,裂片5,圓形至長圓形;雄蕊4,著生花冠基部,內(nèi)藏;花柱長約1mm,柱頭小,不增大,鉆形或2叉裂。蒴果卵球形,紅色,近肉質(zhì),直徑6-8mm,室間開裂,熟后膜裂,果瓣全緣。內(nèi)有種子多數(shù),橢圓形,有網(wǎng)紋,淺棕黃色,光滑?;ㄆ?-6月,果期6-8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3000-4000m的高山草地或石縫中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