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河北、和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陜西
國外分布:日本、朝鮮、越南
形態(tài)特征:
攀援灌木;幼枝被黃褐色短柔毛,老時無毛。葉膜質(zhì),無毛,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4-8.5厘米,寬1.5-4厘米,頂部急尖或鈍,基部急尖;葉柄長3-5毫米,被疏短柔毛至無毛;葉腋間和葉腋外的腺體長1毫米;葉脈在葉面扁平,在葉背凸起,每邊側(cè)脈約10條,斜曲上升至葉緣前網(wǎng)結(jié)。花序頂生或近頂生,著花多朵;總花梗長2.5-4厘米;花白色,芳香;花蕾頂端漸尖;花萼裂片緊貼在花冠筒上,裂片卵狀披針形,長2毫米,寬1毫米,花萼內(nèi)面基部具10個齒狀腺體;花冠筒圓筒形,花冠喉部膨大,內(nèi)面無毛,長5-6毫米,花冠裂片無毛,長6-7毫米,寬3-4.5毫米;雄蕊著生在花冠喉部,花藥頂端露出花喉之外,花絲短,被柔毛;花盤環(huán)狀,5裂,圍繞子房基部;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,無毛;胚珠每心皮多顆,著生于腹縫線胎座上,花柱絲狀,柱頭卵圓狀,頂部全緣。蓇葖雙生,叉開,線狀披針形,長10-28厘米,寬3-4毫米,無毛,外果皮黃棕色;種子多數(shù),紅褐色,線狀長圓形,長2-15厘米,寬約2毫米,頂端被白色絹質(zhì)種毛;種毛長2.5-3.5厘米?;ㄆ?-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山地路旁或山谷密林中,攀援樹上或灌木叢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