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分布阿富汗,巴基斯坦,經(jīng)印度,泰國,斯里蘭卡至馬來西亞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寄生草本,莖纏繞,黃色或黃綠色,較粗壯,直徑可達2(-3)毫米,無葉,有褐色斑?;ㄐ騻壬?,少花或多花著生成總狀或復總狀,長1.5—3厘米,基部常分枝,無總花梗;苞片及小苞片均小,鱗片狀;花梗長2-4毫米,連同花序軸均具褐色斑點或小瘤;花萼杯狀,基部連合,裂片5,近相等,寬卵形,長2—2.5毫米,頂端圓,背面有少數(shù)褐色瘤突;花冠白色或乳黃色,芳香,簡狀,長5—9毫米,裂片三角狀卵形,約為花冠管長的1/3,通常向外反折,或有時直立,早落;雄蕊著生于花冠喉部,花絲比花藥短得多,花藥長卵形;鱗片長圓形,長達花冠管中部,邊緣短而密的流梳狀;子房卵狀圓錐形,花柱1,極短,柱頭2,舌狀長卵形。蒴果圓錐狀球形,成熟時近方形,頂端鈍,直徑達1厘米,果皮稍肉質。種子長圓形,長約4毫米,黑褐色。
生長習性:
海拔900—2700米,常見寄生于路旁或溝邊的灌木叢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