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中國秦嶺以南各?。蝗毡?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。株高4-6m,枝灰褐色,葉革質(zhì),長橢圓至倒卵狀橢圓形,邊緣疏生具腺細鋸齒,近基部全緣。復傘房花序頂生。小花徑6-8mm,花瓣白色,近圓形。果實球形,紅色,后呈褐紫色。果期10月。
生長習性:
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,能耐短期-15℃低溫,也較耐陰,要求土層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土壤,也耐干旱瘠薄,不耐水濕?;ㄆ?-5月。
繁殖培育:
繁殖以播種為主,亦可用扦插、壓條繁殖。
播種于11月采種,將果實堆放搗爛漂洗,取籽晾干,層積沙藏,至翌春播種,注意澆水、遮蔭管理,出苗率高。扦插于梅雨季節(jié)剪取當年健壯半熟嫩枝為插穗,長10—12厘米,基部帶踵,上部留2—3葉片,每葉剪去2/3,插后及時遮蔭,勤澆水,保持床土濕潤,極易生根。南方以石楠為綠籬,常直接插條營成。
園林用途:
樹冠圓整,葉片光綠,初春嫩葉紫紅,春末白花點點,秋日紅果累累,極富觀賞價值,是著名的庭院綠化樹種,抗煙塵和有毒氣體,且具隔音功能。葉根可入藥。南方地區(qū)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。石楠1.《別錄》:石楠,生華陰山谷。二月、四月采葉,八月采實,陰干。
2.《唐本草》:石楠葉似菵草,凌冬不雕,以葉細者為良,關中者好,為療風邪丸散之要。其江山已南者長大如枇杷葉,無氣味,殊不任用。今醫(yī)家不復用實。
3.《蜀本草》:《圖經(jīng)》云,石楠,終南斜谷近石處甚饒。今布人多以瓦韋為石韋,以石韋為石楠。不可不審之。
4.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石楠,株極有高大者,江湖間出,葉如枇杷葉,有小刺,凌冬不雕,春生白花,成簇,秋結(jié)細紅實。關隴間出者,葉似莽草,青黃色,背有紫點,雨多則并生,長及二三寸,根橫細紫色,無花實,葉至茂密,南北人多移以植庭宇間,陰翳可愛,不透日氣。入藥以關中葉細者良。
5.《本草衍義》:石楠,葉狀如枇杷葉之小者,但背無毛,光而不皺。正、二月間開花,冬有二葉,為花苞。苞既開,中有十五余花,大小如椿,花甚細碎,每一苞約彈許大,成一球。一花六葉,一朵有七八球,淡白綠色,葉末微淡赤色,花既開,蕊滿花,但見蕊不見花?;ú帕T,去年綠葉盡脫落,漸生新葉。但京、洛、河北、河東、山東頗少,人以此故少用。湖南、北,江東、西,二浙甚多,故多用。
病蟲害防治